从中国入股浦发行谈移动支付发展策略
2010-3-9
      2010年3月,中国移动旗下子公司认购浦发银行20%股权,成为仅次于上海国际集团的第二大股东。“移动支付”业务随之浮出水面,一时成为业界关注焦点。金融和电信界的人士均认为,浦发“联姻”中国移动可实现互利共赢:浦发可顺利融资补充资本金,400亿的资金将解决其3到5 年的资本金需求;中国移动则可进军手机支付领域,拓展移动金融业务。 

  不仅带来新增收入 

  移动支付可分现场支付与非现场支付两大类。现场支付也称非接触式移动支付,是用户使用内置支付芯片/功能的手机近距接触消费终端、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储值账户或银行账户直接实现支付的服务方式,它分大额支付和小额支付两类,大额支付需用户授权和认证,而小额支付无需授权和认证,主要应用在公交、校园、超市、商场等社会应用支付终端,实现单次金额或月度累计金额低于某一限额的现场支付。 

  移动支付业务在国外已发展多年,是非常成熟的业务。日本和韩国是移动支付业务开展最早、发展最成熟的国家,据统计,2009年两国的移动支付业务市场规模(交易金额)占全球的一半以上。在移动现场支付领域,当前已投入商用、较成熟的移动支付业务也主要集中在日韩两国,欧美等国只有零散的试商用,尚未形成规模。如日本2008年移动现场支付用户占移动总用户数的比重达16%,相当可观。 

  与中国移动相比,国外运营商对该业务的技术实现方式、运营模式、价值链合作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不同。基于对国外移动业付业务的研究,我们发现,移动支付业务对运营商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带来新增收入,而在于拉动内容应用发展、提升数据业务ARPU、降低离网率、吸引新用户并提升企业形象。 

  极大提升运营商整体绩效 

  移动支付业务在直接收入方面带给电信运营商的价值有限(如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带来的交易手续费分成、平台管理费、授权费等直接收入仅占移动增值业务总收入的0.6%,还不到1%),但在推动电信运营商整体绩效提升方面却意义巨大。 

  具体而言,移动支付业务可创造间接收入,提升数据业务ARPU(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浏览、查询、下载等操作将产生数据流量);可促进内容应用发展,由于支付便利性的提升和购买习惯的形成,用户购买和使用其他相关应用的积极性将有所提升;可提升用户的粘性,降低离网率,NTTdocomo数据显示,使用移动现场支付业务的用户离网率仅为其他移动用户的1/3;可吸引新入网用户,作为一项新型增值业务,移动现场支付广泛的社会应用属性对新入网用户有着较高的吸引力;还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,通过该业务对社会应用的广泛渗透,用户对公司价值定位的认知和品牌好感度会显著提升。 

  例如,NTTdocomo的Osaifu-Keitai是全球商用最成功、用户规模最大的移动支付业务,采用FeliCa技术,支持小额和大额支付及多种社会应用。 


[ 关闭 ]

网站首页   |   公司介绍   |   成功案例   |   友情链接   |   网站地图   |   人才招聘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|   设为主页     |   加入收藏     |   邮箱登录
Copyright 2010 Szkenluck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深圳建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